🔎新竹的《返校》(無雷,請安心閱讀)
你看《#返校》了嗎?由國產遊戲改編的《返校》描述1960年代戒嚴時期下的台灣校園,故事主角方芮欣和魏仲廷兩位中學學生,在校園中找尋失落的記憶,一步步抽絲剝繭,揭露出台灣曾經經歷過的白色恐怖歷史。
在那個年代,因為組織讀書會、發行地下刊物而被逮捕、刑求,甚至處以死刑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新竹舊城區裡,就曾經發生過「#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案」。當時的受難者傅煒亮是新竹出身的知識份子,就讀臺大機械系時期歷經二二八事件和 #四六事件 後選擇休學返家,並於北門街上經營以販售文學與社會科學書籍為主的「#興中書店」為生。興中書局當時私下流通被國民政府認定帶有左翼色彩的禁書供新竹的地下讀書會閱讀。因妻子誤聽信憲兵隊的遊說去舉發丈夫,而導致傅煒亮遭到憲兵隊逮捕,於台北馬場町被槍決時僅有25歲。
此案也牽連出興中書局的常客,新竹縣立中學(今 #建華國中)的國文教師 #黎子松,以及他所籌組、以中學生為主的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黎子松老師因為有寫日記的習慣,因此當遭到搜查後牽涉甚廣。刻在新竹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的歌詞〈木棉花又開了〉,便是黎子松在獄中驚聞他教過的女學生傅如芝、黃竹櫻等遭到逮捕而寫下的。
《返校》恐怖嗎?或許最驚悚的是,在那個高壓、肅殺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揣測與猜疑。當時,傅煒亮時常拿著得來不易的文獻資料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想法,其中因不乏許多異性友人,導致當時新婚不久的妻子心生忌妒。特務探員利用此機會煽動其妻子:「妳出面指認清楚,趁這個機會讓丈夫反省一下」,本以為僅是小小的逞罰,沒想到變成牽連甚廣的「叛亂案」。
除了讀書會外,電影裡也幽微地討論到「#禁歌」的議題。在電影裡選用的〈#雨夜花〉由「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 創作。這首歌旋律優美、膾炙人口卻命運多舛,發佈不久後因為日本皇民化政策被強制改為日本軍歌,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後又成了「台灣禁歌」。鄧雨賢才華洋溢,也是〈#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等歌曲的創作者,這位才子也與新竹有關!其祖父鄧兆熊是前清的秀才,芎林鄉信仰中心「#文林閣」的創始人。鄧雨賢因創作被挪為軍歌使用,鬱鬱不得志,遂辭去工作遷居新竹芎林,在芎林公學校(今 #芎林國小)任教,在這裡渡過人生的最後幾個寒暑。
我們常常像是這塊土地上的「異鄉人」,對於曾在這裡發生過的事情一無所知。然而,唯有全面、切實的理解,我們才能深刻的反省過去的時代悲劇,以及珍視現下我們得來不易的自由。
#致自由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從來不知道就追蹤見域告訴你
#新竹白色恐怖
參考資料
📖張炎憲、楊雅慧、許明薰、陳鳳華,2002,《風中的哭泣—五零年代新竹政治案件(上)》。
📖藍博洲,2001,《台灣好女人》。
圖為見域工作室自主辦理之「除了哀悼之外:2019新竹人權地景小旅行」活動照片。